首页 > 书单列表 > 书单详情
云生 创建于:2023-09-28 共15本书 802人看过
孔子 儒家 哲学
  • 栾贵川 著
    2016-05出版
    孔子的政治伦理哲学是道德哲学。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其特征是对他人的关爱。“仁”以孝悌为本,再把对于父母兄弟的挚爱之心推延至他人,从而构建成理想的德治社会。后人把儒家学说称作“内圣外王”之学。《大学》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是对孔子思想规模化、条理化的经典表述,又是贯穿孔子思想的主线。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解读孔子思想,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23.7
  • [美]韩大伟(David B. Honey) 著;唐光荣 译
    2018-08出版
    韩大伟教授的学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前主要从事匈奴研究,2000年以后则主要从事中国经学研究,其经学研究有一个显著特点,即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讨论经学,重点关注经学的传承。韩教授希望通过撰写《中国经学史》系列,总结自己约二十年的经学研究,并填补西方学界尚无中国经学通史的空白。《中国经学史?周代卷》中涉及以西方经学研究的方法研究中国经学文本,这样的研究也是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探讨周代经学的学术机制,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学史研究著作。
    ¥20.7
  • 黎千驹 著
    2016-08出版
    《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形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黎千驹教授的《论语解读》,原文以杨伯峻《论语译注》为底本,对诸家注释择善而从,加之自己之思考,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引导人们汲取《论语》智慧,感悟人生哲理,提升行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
    ¥20.7
  • 秦敬修 编著;秦治 秦帼英 注评
    2023-08出版
    秦敬修,生于1910年7月,名汝泽,号孝子,甘肃平凉人。1932年开始游学于关中大儒牛兰川、山东理学家孙乃琨、山东大儒张范卿等名师门下。1943年在陕西扶风贤山书院、凤翔县宗铭书院任教。 秦敬修编辑大宋五子著作精华切于日用者,取名《五子书》,命秦治简练精准注述出版,使人易读易识而冰释原文深奥难明之郁,以为学习五子思想阶梯;进而上读《四书》,研学《五经》以明圣人大道。 《五子书》依照为学路径,兼顾五子传承,序列为六卷,共计一十九篇,合四百十六章,每章按照原文、注解、述评顺次排列以论释其义。【述评】内容多为秦敬修之子秦治对本段文义的学习心得记述,或对本段文义的详细说明。直接引用的先儒注释或《近思录解义》《周易卦解》等书中的义理阐释,均注明了文字来源。
    ¥35.6
  • 王和 著
    2019-11出版
    本书上编“源流探究”,探讨《左传》中各类材料的不同来源和后人附益的各种成分,《左传》的原有体裁、成书年代与改编过程,以及孔子与《春秋》的关系、《左传》中的预言、《左传》中的岁星纪事等相关问题。下编“内容解析”,依年分析《左传》各种内容文字的具体出处及其价值,重点分辨各国史官当时记录与事后转述的第一手及第二手史料,以及明显属于后世传闻传说及左氏个人见解、主要体现历史记忆流变的有关内容。
    ¥80.4
  • 朱喆 肖平 操奇 著
    2019-01出版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上篇是儒道情感哲学本论,下设三个独立章,分别探讨了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注重情感的特点、儒家与道家情感哲学的义理诠释、儒道情感教育与情感实践。下篇论述儒道情感哲学的现代价值,研究了儒情与道情理论与现当代中国的人格建构及人的精神健康而和谐的发展。
    ¥29.4
  • 邹昌林 著
    2018-08出版
    本书通过对《礼记》《老子》《春秋》等儒家经典著作的研究,探讨古礼的起源以及先民的社会生活模式,并对古礼的类别和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内在统一性进行论述,分析古礼的基本功能与中国文明形成道路的内在联系和重要意义;分析儒道之间的异同,阐述了老子思想的现代意义;通过分析儒家礼教思想与古代礼教的关系,探讨儒家礼教思想的人文价值,论述儒家礼教思想与传统政治制度的关系,提出《春秋》中的大一统思想是儒家学说中的外王思想。
    ¥41.4
  • 杨少涵 著
    2015-11出版
    本书系统论证了儒学内化发展中的《中庸》哲学思想。本书认为,孔子的心性之学包括两个部分,即“心学”与“情学”。儒学内化就是道德情感与良知之心内化为天命之性,成为道德实践的内在本体和形上根据。宋明时期,孔子的“心学”得到充分发展,朱子是孔子“心学”之认知派,陆王是孔子“心学”之良知派,孔子的“情学”却隐而不彰。直到明末,刘蕺山才重新认识到道德情感的重要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复归了思孟学派心性隋为一的义理结构。
    ¥38.4
  • 李四龙 著
    2022-02出版
    本书以“人文宗教”概括中国的宗教观,诠释儒释道三教与民间宗教信仰的共同基盘。人文立本,感应为体,是人文宗教的基本特征,有别于西方宗教学对“宗教”的界定。人文宗教并不排斥对神的信仰和崇拜,但首先重视个人修身与社会责任。文与神的关系,即礼教与宗教的并存,远比人神关系重要。本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十余年讲授“中国宗教史”的心得体会,立足中国人的信仰传统与日常生活,以世界史的眼光,将“人文宗教”视为一种世界宗教的基本类型。
    ¥41.4
  •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 编;罗安宪 主编
    2021-03出版
    《儒学评论》为集刊,由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主编。本期是第14辑,包括“家国情怀”、“先秦儒学”、“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和“应用儒学”五个栏目。本辑文章主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的会议论文。
    ¥29.4
加载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