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详情

中国史研究论集 VIP

售价:¥84 ¥168
2人在读 |
0 评分
杜建录   反水投注网站   2024-06 出版
ISBN:978-7-5228-2503-8
关键词: 中国历史 文集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

图书简介 目录 参考文献 音频 视频
本书共收论文50余篇,主要是作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成果,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史学理论、汉魏隋唐史、西夏史与西夏文献、明代地理地图、民间契约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研究,其中西夏史研究最为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献等诸多方面,反映出宁夏大学中国史研究的优势和特色。全书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托,以推动中国史学科深入发展为目标,力求对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
  • 民族史与民族史学理论
    1. 一 古代民族史撰述中的理论问题
    2. 二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史学学科的建立与理论问题研究
    3. 三 中国民族史学的新阶段与民族史学理论的创新发展
  • 民族史学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1. 一 什么是民族史学
    2. 二 民族史学研究需要自己的理论与方法指导
    3. 三 民族史学理论研究需要把握的原则
    4. 四 民族史学理论研究要把握一条主线
    5. 五 民族史学理论研究的意义
  • 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历史要素
    1. 多源多流、源流交错
    2. 共同开发、共同创造
    3. 迁徙流动、汇聚融合
    4. 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 经济、文化、制度三维向度中的古代多元一体民族关系格局
    1. 一 古代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经济基础
    2. 二 古代文化中的世界观与民族观
    3. 三 制度体现
    4. 四 羁縻政策和羁縻制度所反映的本质
  • 中国近代民族认同的历史逻辑
    1. 一 中国古代的民族文化认同
    2. 二 鸦片战争后民族关系的变化
    3. 三 民族运动与民族主义
    4. 四 中华民族的形成
  • 家国同构:儒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因与话语体系
    1. 一 家国大义:儒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个体修养观
    2. 二 群居和一:儒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群观
    3. 三 合和同一:儒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文化观
    4. 结语
  • 两个世界的碰撞:谈中国古代天下观向近代民族国家观的转变
    1. 一 中国古代天下观
    2. 二 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的起源和发展
    3. 三 中国古代天下观向近代民族国家观的转变
    4. 结语与反思
  • 交换视野下的西汉匈奴关系
    1. 一 “昆弟”间的交换
    2. 二 “臣事于汉”关系中的交换
    3. 余论
  • 《魏书》之正统观
    1. 一 体例的创新
    2. 二 从天时、地利方面强调北魏政权的合法性
    3. 三 从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角度说明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4. 结语
  • 唐五代岭南道粤、芝二州沿革年份考
    1. 引言
    2. 一 粤州沿革考辨
    3. 二 再论环州置州年份
    4. 三 贞观七年李弘节巡抚岭南路线及芝州始置年份蠡测
    5. 结语
  • 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西夏文化
    1. 一 西夏文化是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
    2. 二 西夏文化是多样杂糅的文化
    3. 三 儒家文化是西夏主流政治文化
    4. 结语
  • 西夏政区划分及其相关问题
    1. 一 州府郡县
    2. 二 监军司
    3. 三 经略司
    4. 四 城堡寨
    5. 五 左厢右厢和东南西北四院
    6. 六 京畿、边中、地边、地中
  • 省嵬城与省嵬山
    1. 一 信嵬屯
    2. 二 省嵬城
    3. 三 省嵬山
  • 克夷门考
  • 《孝经》两种西夏文译本的比较研究
  • 出土西夏文藏经函号木牍及校勘记录
  • 《番汉合时掌中珠》“急随钵子”考释
  • 西夏文献所见黄帝形象研究
    1. 一 “黄色帝”与“轩辕皇帝”
    2. 二 西夏自称为黄帝的后裔
  • 西夏圣容寺研究
    1. 一 《天盛律令》中没有“圣容寺”
    2. 二 西夏文献中的“圣容寺”即今永昌圣容寺
    3. 三 永昌圣容寺得名始于西夏
    4. 四 西夏圣容寺是一处安放帝后神御的寺院
  • 西夏的“二十四节气”
  • 西夏租役草考述
    1. 一 地租
    2. 二 夫役
    3. 三 税草
    4. 小结
  • 从出土文书看黑水城渠道变迁
  • 西夏水权及其渊源考
  • 汉文史料中的西夏番姓考辨
  • 西夏文《高王观世音经》底本源出考
    1. 一 西夏文《高王观世音经》录文
    2. 二 对勘记
    3. 三 西夏文《高王观世音经》考析
    4. 四 西夏《高王观世音经》源出考察
  • 宋代西北地区押蕃使问题探讨
    1. 一 西北地区押蕃使设置情况
    2. 二 押蕃使相关使职问题
    3. 三 北宋蕃族管理中的属羌
    4. 结语
  • 西夏边防的基层军事建置问题
    1. 一 西夏基层军事建置情况
    2. 二 西夏基层军事建置的功能
  • 西夏文献中的人名
  • “碧珠”考
    1. 一 “碧珠”释名
    2. 二 西夏碧珠的来源
    3. 三 西夏碧珠的文化符号
  • 俄藏Инв.No.954《光定未年典驴贷粮契》新译释
    1. 一 Инв.No.954《光定未年典驴贷粮契》再译释
    2. 二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当铺门》对民间典当的规范
    3. 三 典当贷粮利率
  • 西夏典当借贷中的中间人职责述论
    1. 一 见证交易
    2. 二 议定价格
    3. 三 书写契约
    4. 四 中介代理
  • 西夏畜牧业研究
  • “左厢”、“右厢”与经略司
    1. 一 左厢、右厢及其基本形态
    2. 二 从左右厢到经略司
    3. 三 建制更替背后的政治意义
    4. 余论
  • 西夏棍棒类兵器及其相关问题考论
    1. 一 棍棒
    2. 二 铁连夹棒
    3. 三 骨朵
  • 资源竞争与党项国家的形成:以李继迁党项部族的发展为中心
    1. 一 资源环境与党项部族“多相冤怼”的本质
    2. 二 资源竞争紧张与党项部族的聚离合散
    3. 三 兴灵平原与党项部族生存资源的补充
    4. 四 资源竞争紧张对北宋经略西北的制约
    5. 余论
  • 金夏交聘礼仪考述
    1. 一 金夏交聘礼仪的沿革
    2. 二 金与西夏交聘礼仪
    3. 结语
  • 试论元代唐兀人多元的姓名文化
    1. 一 继续使用党项姓氏的唐兀人
    2. 二 使用唐代与元代皇室赐姓的唐兀人
    3. 三 受汉文化影响,取单字为姓的唐兀人
    4. 四 仿效蒙古人不称姓,以名处世的唐兀人
    5. 五 元代唐兀人姓名文化的特征
  • 一件未刊布的黑水城出土元代借钱契考释
    1. 一 契约的成文年代与出土地点
    2. 二 契约的格式特点
    3. 三 契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 西夏国名别称“夏台”源流考
  • 明万里海防图之章潢系探研
    1. 一 章潢图绘制时间
    2. 二 章潢图特征与海防思想
    3. 三 章潢系列图
  • 明万里海防图筹海系研究
    1. 一 《沿海山沙图》与初刻系关系辨证
    2. 二 筹海图图形与特征
    3. 三 筹海图所反映的海防思想
    4. 四 筹海系其他海图
    5. 结语
  • 明万里海防图之全海系探研
    1. 一 《全海图注》绘制时间及范围
    2. 二 《全海图注》绘制内容与思想
    3. 三 全海系图
  • 明万里海防图初刻系研究
    1. 一 初刻图及其时间
    2. 二 初刻系列图
    3. 三 初刻系特征与思想
  • 历史人类学视域下的区域历史研究刍议
    1. 一 区域史研究中多学科融合已成为一大趋势
    2. 二 历史人类学:一种方法抑或视角
    3. 三 区域史研究中的历史人类学方法运用:以宁夏 家族史研究为例
    4. 结语
  • 人口、商贸与政治:民国初期宁夏吴忠堡城市发展探究
    1. 一 清末以来吴忠堡人口的增加与回族的聚集
    2. 二 民国初期吴忠堡商贸业的兴盛
    3. 三 “左营”与“张府”:清末吴忠堡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
    4. 四 吴忠堡城市功能的扩展与区域商贸文化中心的形成
    5. 结语
  • 嘉道时期广州高第街许氏房产契约研究
    1. 一 许氏在高第街建立的权势网络
    2. 二 许氏在高第街购置房地产建设“许地”
    3. 三 社会剧变时期高第街商户的此长彼消
    4. 结语
  • 民间文献所见清初珠江口地方社会
    1. 一 “桂洲事件”及相关研究
    2. 二 再议“桂洲事件”的起因
    3. 三 顺德知县“王仞”与“桂洲事件”的定性疑团
    4. 四 “桂洲事件”中贼首未死的证据
    5. 五 官方整合地方武力背景下的官民博弈
    6. 结语
  • 专业与日常:医学知识形成的一个侧面
    1. 一 故事源流与传记式书写
    2. 二 医学转向与医案式书写
    3. 三 医学知识的专业化与生活化
    4. 结语
  • “乡里空间”的历史存在与理论表达
    1. 一 乡里空间的历史存在
    2. 二 乡里空间的存在基础
    3. 三 乡治与乡里空间
  • 从“围寺而居”到“互嵌型社区”
    1. 一 从“蕃坊”到“寺坊”:国家与地方性社会关系中的回族社区发展历程
    2. 二 从“围寺而居”到“互嵌型社区”:城市回族社区结构的现代变迁
    3. 结语
[展开]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所属图书
相关卷册(共2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