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详情

秦簡算書校釋 VIP

售价:¥69 ¥138
2人在读 |
0 评分
丛书名:
周序林   反水投注网站   2024-05 出版
ISBN:978-7-5228-2637-0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

图书简介 目录 参考文献 音频 视频
[展开]
  • 緒論
    1. 一 研究材料
    2. 二 研究現狀
    3. 三 研究意義、思路和方法
    4. 四 行文説明
  • 第一章 北京大學藏秦簡《算書》《田書》所見材料校釋
    1. 概説
    2. [001] 《陳起》篇
    3. [002] 里乘里
    4. [003] 圜田
    5. [004] 田三㔷
    6. [005] 啓廣術
    7. [006] 箕田術
    8. [007] 田三㔷術
    9. [008] 圓田術
    10. [009] 方田術
    11. [010] 里田術
    12. [011] 徑田術
    13. [012] 田廣
    14. [013] 田一畝
    15. [014] 廣從
    16. [015] 税田
  • 第二章 嶽麓書院藏秦簡《數》校釋(上)
    1. 概説
    2. [001] 面積類之一
    3. [002] 面積類之二
    4. [003] 面積類之三
    5. [004] 面積類之四
    6. [005] 面積類之五
    7. [006] 面積類之六
    8. [007] 面積類之七
    9. [008] 面積類之八
    10. [009] 面積類之九
    11. [010] 面積類之十
    12. [011] 面積類之十一
    13. [012] 面積類之十二
    14. [013] 面積類之十三
    15. [014] 面積類之十四
    16. [015] 面積類之十五
    17. [016] 分數類之一
    18. [017] 分數類之二
    19. [018] 分數類之三
    20. [019] 分數類之四
    21. [020] 分數類之五
    22. [021] 分數類之六
    23. [022] 分數類之七
    24. [023] 營軍之術
    25. [024] 諸規定類之一
    26. [025] 諸規定類之二
    27. [026] 諸規定類之三
    28. [027] 諸規定類之四
    29. [028] 諸規定類之五
    30. [029] 穀物換算類之一
    31. [030] 穀物換算類之二
    32. [031] 穀物換算類之三
    33. [032] 穀物換算類之四
    34. [033] 穀物換算類之五
    35. [034] 穀物換算類之六
    36. [035] 穀物換算類之七
    37. [036] 穀物換算類之八
    38. [037] 穀物換算類之九
  • 第三章 嶽麓書院藏秦簡《數》校釋(中)
    1. 概説
    2. [038] 衰分類之一
    3. [039] 衰分類之二
    4. [040] 衰分類之三
    5. [041] 衰分類之四
    6. [042] 衰分類之五
    7. [043] 衰分類之六
    8. [044] 衰分類之七
    9. [045] 衰分類之八
    10. [046] 衰分類之九
    11. [047] 衰分類之十
    12. [048] 衰分類之十一
    13. [049] 衰分類之十二
    14. [050] 衰分類之十三
    15. [051] 衰分類之十四
    16. [052] 衰分類之十五
    17. [053] 衰分類之十六
    18. [054] 衰分類之十七
    19. [055] 衰分類之十八
    20. [056] 衰分類之十九
    21. [057] 衰分類之二十
    22. [058] 衰分類之二十一
    23. [059] 少廣類之一
    24. [060] 少廣類之二
    25. [061] 少廣類之三
    26. [062] 少廣類之四
    27. [063] 體積類之一
    28. [064] 體積類之二
    29. [065] 體積類之三
    30. [066] 體積類之四
    31. [067] 體積類之五
    32. [068] 體積類之六
    33. [069] 體積類之七
    34. [070] 體積類之八
    35. [071] 體積類之九
    36. [072] 體積類之十
    37. [073] 體積類之十一
    38. [074] 體積類之十二
    39. [075] 體積類之十三
    40. [076] 體積類之十四
    41. [077] 體積類之十五
    42. [078] 體積類之十六
    43. [079] 體積類之十七
    44. [080] 體積類之十八
    45. [081] 體積類之十九
    46. [082] 體積類之二十
    47. [083] 體積類之二十一
  • 第四章 嶽麓書院藏秦簡《數》校釋(下)
    1. 概説
    2. [084] 盈不足類之一
    3. [085] 盈不足類之二
    4. [086] 盈不足類之三
    5. [087] 盈不足類之四
    6. [088] 勾股類
    7. [089] 租税類之一
    8. [090] 租税類之二
    9. [091] 租税類之三
    10. [092] 租税類之四
    11. [093] 租税類之五
    12. [094] 租税類之六
    13. [095] 租税類之七
    14. [096] 租税類之八
    15. [097] 租税類之九
    16. [098] 租税類之十
    17. [099] 租税類之十一
    18. [100] 租税類之十二
    19. [101] 租税類之十三
    20. [102] 租税類之十四
    21. [103] 租税類之十五
    22. [104] 租税類之十六
    23. [105] 租税類之十七
    24. [106] 租税類之十八
    25. [107] 租税類之十九
    26. [108] 租税類之二十
    27. [109] 租税類之二十一
    28. [110] 租税類之二十二
    29. [111] 租税類之二十三
    30. [112] 租税類之二十四
    31. [113] 租税類之二十五
    32. [114] 租税類之二十六
    33. [115] 租税類之二十七
    34. [116] 租税類之二十八
    35. [117] 租税類之二十九
    36. [118] 租税類之三十
    37. [119] 租税類之三十一
    38. [120] 租税類之三十二
    39. [121] 租税類之三十三
    40. [122] 租税類之三十四
    41. [123] 租税類之三十五
    42. [124] 租税類之三十六
    43. [125] 租税類之三十七
    44. [126] 書題
    45. [127] 未分類
  • 結語
[1][1]〔法〕安立明(Rémi Anicotte). Le livre sur les calculs effectués avec des bâtonnets:Un manuscrit du—IIe siècle excavé à Zhangjiashan. Paris:Presses de L’Inalco. 2019. [2][2]白尚恕:《〈九章算術〉注釋》,科學出版社,1983。 [3][3]北京大學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秦簡牘》,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 [4][4](漢)班固撰,(唐)顔師古注《漢書》,中華書局,1964。 [5][5](宋)陳彭年等:《重修玉篇》,《四庫全書》(景印文淵閣版)第224册,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6][6]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 [7][7]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二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 [8][8]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壹)》,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 [9][9]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貳)》,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 [10][10]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釋文注釋修訂本(壹)》,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 [11][11]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釋文注釋修訂本(肆)》,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 [12][12]陳松長編著《馬王堆簡帛文字編》,文物出版社,2001。 [13][13]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壹—叁)》(釋文修訂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18。 [14][14]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柒)》,上海辭書出版社,2022。 [15][15](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三國志》,中華書局,1959。 [16][16](唐)成玄英:《莊子注疏》,中華書局,2011。 [17][17](晉)崔豹:《古今注》,中華書局,1985。 [18][18](宋)戴侗:《六書故》,《四庫全書》(景印文淵閣版)第226册,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19][19](宋)丁度等:《集韻》,《四庫全書》(景印文淵閣版)第236册,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20][20](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21][21](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後漢書》,中華書局,1965。 [22][22]甘肅省博物館、武威县文化館編《武威漢代醫簡》,文物出版社,1975。 [23][23]甘肅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武威漢簡》,中華書局,2005。 [24][24]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敦煌漢簡》,中華書局,1991。 [25][25]高亨:《商君書注譯》,中華書局,1974。 [26][26]高鴻縉:《中國字例》,臺北三民書局,1960。 [27][27](漢)高誘:《淮南子注》,上海書店出版社,1986。 [28][28]〔英〕古克禮(Christopher Cullen). The Suànshùshū 筭數書 ‘Writings on reckoning’:A translation of a Chinese mathematical collection of the second century BC,with explanatory commentary. Cambridge:The 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2004. [29][29](清)桂馥:《説文解字義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0][30]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編《馬王堆漢墓帛書(壹)》,文物出版社,1980。 [31][31]郭沫若主編《甲骨文合集》,中華書局,1982。 [32][32]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科學出版社,1962。 [33][33]郭書春:《〈九章筭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4][34]郭書春:《〈九章算術〉新校》,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35][35]郭書春、劉鈍點校《算經十書》,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36][36]郭錫良編著《漢字古音手册》(增訂本),商務印書館,2010。 [37][37]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定州漢墓竹簡〈論語〉》,文物出版社,1997。 [38][38]侯燦、楊代欣編著《樓蘭漢文簡紙文書集成》,天地出版社,1999。 [39][39]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橋遺址博物館編《關沮秦漢墓簡牘》,中華書局,2001。 [40][40]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望山楚簡》,中華書局,1995。 [41][41]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望山沙塚楚墓》,文物出版社,1996。 [42][42]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江陵鳳凰山西漢簡牘》,中華書局,2012。 [43][43]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文物出版社,1973。 [44][44]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纂《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貳)》,中華書局,2014。 [45][45]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纂《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叁)》,中華書局,2014。 [46][46]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纂《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肆)》,中華書局,2014。 [47][47]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纂《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陸)》,中華書局,2014。 [48][48]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里耶秦簡(壹)》,文物出版社,2012。 [49][49]胡平生、李天虹:《長江流域出土簡牘與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0][50]華學誠:《揚雄方言校釋匯證》,中華書局,2006。 [51][51](清)黄宗羲:《南雷文定》,《續修四庫全書》第139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2][52](唐)賈公彦:《周禮注疏》,(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 [53][53]蔣紹愚:《古漢語詞彙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54][54](唐)孔穎達:《尚書正義》,(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 [55][55](唐)孔穎達:《禮記正義》,(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 [56][56](唐)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 [57][57](唐)孔穎達:《毛詩正義》,(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 [58][58](唐)孔穎達:《周易正義》,(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 [59][59](清)勞乃宣:《古籌算考釋》,《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出版社,2000。 [60][60]李滌生:《荀子集釋》,臺北學生書局,2000。 [61][61](唐)李籍:《九章算術音義》,《四庫全書》(景印文淵閣版)第797册,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62][62]李繼閔:《〈九章算術〉導讀與譯注》,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63][63]李均明、劉國忠、劉光勝、鄔文玲:《當代中國簡帛學研究(1949-2009)》,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64][64](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四庫全書》(景印文淵閣版)第773册,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65][65]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五十,1970。 [66][66]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中西書局,2010。 [67][67]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中西書局,2013。 [68][68]李儼:《中國算學史》,商務印書館,1937。 [69][69]李儼:《中國古代數學史料》,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1954。 [70][70]李儼:《中國古代數學史料》,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3。 [71][71]黎翔鳳撰,梁運華整理《管子校注》,中華書局,2004。 [72][72]里耶秦簡博物館、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中心編著《里耶秦簡博物館藏秦簡》,中西書局,2016。 [73][73]林義光著,林志强標點《文源》(標點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74][74]劉金華:《張家山漢簡〈算數書〉研究》,華夏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 [75][75](漢)劉熙:《釋名》,中華書局,1985。 [76][76](唐)陸德明:《經典釋文》,中華書局,1983。 [77][77](清)羅振玉:《增訂殷墟書契考釋》,東方學會,1927。 [78][78]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79][79]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簡(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80][80](清)馬瑞辰撰,陳金生點校《毛詩傳箋通釋》,中華書局,1989。 [81][81]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文物出版社,1979。 [82][82]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馬王堆漢墓帛書(三)》,文物出版社,1983。 [83][83](明)梅膺祚:《字彙》,萬曆乙卯本。 [84][84]慕平譯注《尚書》,中華書局,2009。 [85][85]彭浩:《張家山漢簡〈算數書〉注釋》,科學出版社,2001。 [86][86]錢寶琮校點《算經十書》,中華書局,1963。 [87][87]錢寶琮主編《中國數學史》,商務印書館,2019。 [88][88]錢存訓:《書於竹帛——中國古代的文字記録》,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 [89][89](清)錢繹:《方言箋疏》,《續修四庫全書》第19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90][90]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組校點《國語》,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91][91](漢)史游撰,(唐)顔師古注《急就篇》,《四庫全書》(景印文淵閣版)第223册,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92][92]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0。 [93][93](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中華書局,1963。 [94][94](宋)孫奭:《孟子注疏》,(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 [95][95](清)孫詒讓:《墨子閒詁》,《續修四庫全書》第112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96][96]王煥林:《里耶秦簡校詁》,中國文聯出版社,2007。 [97][97](清)王筠:《説文解字句讀》,中華書局,2016。 [98][98]王卡點校《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中華書局,1993。 [99][99]王力:《同源字典》,商務印書館,1982。 [100][100](清)王念孫:《廣雅疏證》,中華書局,1983。 [101][101](清)王先謙:《漢書補注》,中華書局,1983。 [102][102](清)王先謙撰,陳凡整理《莊子集解》,三秦出版社,2005。 [103][103](清)王先慎撰,鍾哲點校《韓非子集解》,中華書局,2003。 [104][104](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嶽麓書社,1982。 [105][105]吴慧:《中國歷代糧食畝産研究》(增訂再版),中國農業出版社,2016。 [106][106]吴礽驤、李永良、馬建華釋校《敦煌漢簡釋文》,甘肅人民出版社,1991。 [107][107]吴文俊主編《中國數學史大系》第1卷、第2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 [108][108]吴文俊主編《中國數學史大系》第8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109][109]吴朝陽:《張家山漢簡〈算數書〉校證及相關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110][110]蕭燦:《嶽麓書院藏秦簡〈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111][111]蕭燦:《簡牘數學史論稿》,科學出版社,2018。 [112][112](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四庫全書》(景印文淵閣版)第1329册,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113][113](宋)邢昺:《爾雅注疏》,(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 [114][114](宋)邢昺:《論語注疏》,(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 [115][115](元)熊忠:《古今韻會舉要》,《四庫全書》(景印文淵閣版)第238册,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116][116](清)徐灝:《説文解字注箋》,《續修四庫全書》第22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17][117](南唐)徐鍇:《説文解字繫傳》,中華書局,2017。 [118][118]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崇文書局,2010。 [119][119](漢)許慎撰,(宋)徐鉉等校定《説文解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20][120]許維遹撰,梁運華整理:《吕氏春秋集釋》,中華書局,2009。 [121][121]楊寬:《古史新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122][122]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全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23][123]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銀雀山漢墓竹簡(壹)》,文物出版社,1985。 [124][124]銀雀山漢墓竹筒整理小組編《銀雀山漢墓竹簡(貳)》,文物出版社,2010。 [125][125](漢)應劭撰,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校注》,中華書局,2010。 [126][126](清)俞樾:《諸子平議》,《續修四庫全書》第116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27][127]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著《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文物出版社,2001。 [128][128]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著《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釋文修訂本),文物出版社,2006。 [129][129]〔日〕張家山漢簡『算数書』研究会編『漢簡「算数書」——中国最古の数学書』,京都朋友書店,2006。 [130][130]張顯成:《簡帛藥名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131][131]張顯成:《先秦兩漢醫藥用語研究》,巴蜀書社,2000。 [132][132]張顯成:《先秦兩漢醫學用語匯釋》,巴蜀書社,2002。 [133][133]張顯成:《簡帛文獻學通論》,中華書局,2004。 [134][134]張顯成:《簡帛文獻論集》,巴蜀書社,2007。 [135][135]張顯成主編《楚簡帛逐字索引(附原文及校釋)》(一、二、三、四),四川大學出版社,2013。 [136][136]張顯成主編《秦簡逐字索引》(一、二),四川大學出版社,2014。 [137][137]張顯成、王玉蛟:《秦漢簡帛異體字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 [138][138]張顯成、李建平:《簡帛量詞研究》,中華書局,2017。 [139][139]張顯成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字形全譜》,四川辭書出版社,2020。 [140][140](明)張自烈:《正字通》,中國工人出版社,1996。 [141][141]〔日〕中国古算書研究会編『岳麓書院蔵秦簡「数」訳注』,京都朋友書店,2016。 [142][142]中國簡牘集成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簡牘集成》(標注本)第14册、第18册,敦煌文藝出版社,2005。 [143][143]鍾如雄:《説文解字論綱》(修訂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144][144]鍾如雄:《轉注系統研究》,商務印書館,2015。 [145][145]周波:《戰國時代各系文字間的用字差異現象研究》,綫裝書局,2012。 [146][146]朱漢民、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壹)》,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147][147]朱漢民、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貳)》,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148][148](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中華書局,2016。 [149][149]諸祖耿編撰《戰國策集注匯考》(增補本),鳳凰出版社,2008。 [150][150]鄒大海:《中國數學在奠基時期的形態、創造與發展:以若干典型案例爲中心的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2022。 [151][151]〔法〕安立明(Rémi Anicotte). Nombres et expressions numériques en Chine à l’éclairage des écritssur les calculs(début du 2e siècleavantnotre ère).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12。 [152][152]蔡丹:《讀〈嶽麓書院藏秦簡(貳)〉札記三則》,《江漢考古》2013年第4期。 [153][153]蔡丹、譚競男:《睡虎地漢簡中的〈算術〉簡册》,《文物》2019年第12期。 [154][154]蔡丹、譚競男:《睡虎地漢簡〈算術〉中的商功類算題》,《江漢考古》2023年第2期。 [155][155]曹方向:《北大秦簡〈魯久次問數于陳起〉衡間圖淺探》,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編《簡帛》(第十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156][156]陳侃理:《里耶秦方與“書同文字”》,《文物》2014年第9期。 [157][157]陳松長:《嶽麓書院所藏秦簡綜述》,《文物》2009年第3期。 [158][158]陳偉:《嶽麓書院藏秦簡〈數〉書J9+J11中的“威”字》,簡帛網2010年2月8日。 [159][159]陳偉:《放馬灘秦簡日書〈占病祟除〉與投擲式選擇》,《文物》2011年第5期。 [160][160]陳鐿文、曲安京:《北大秦簡〈魯久次問數于陳起〉中的宇宙模型》,《文物》2017年第3期。 [161][161]程少軒:《放馬灘簡式占古佚書研究》,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 [162][162]程少軒:《放馬灘簡所見式占古佚書的初步研究》,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12年第83本第2分。 [163][163]程少軒:《也談“隸首”爲“九九乘法表”專名》,載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編《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五輯),中西書局,2016。 [164][164]程少軒:《小議秦漢簡中訓爲“取”的“投”》,載中國文字學會《中國文字學報》編輯部編《中國文字學報》(第七輯),商務印書館,2017。 [165][165]〔日〕大川俊隆:「岳麓書院蔵秦簡『数』訳注稿(1)」,『大阪産業大学論集·人文社会科学編』16號,2012。 [166][166]〔日〕大川俊隆、田村誠、張替俊夫:「北京大学『算書』の里田術と径田術について」,『大阪産業大学論集·人文社会科学編』23號,2015。 [167][167]代國璽:《秦漢的糧食計量體系與居民口糧數量》,簡帛網2018年4月14日。 [168][168]〔美〕道本周(Joseph W. Dauben). Three Multi-tasking Problems in the算數書Suan Shu Shu,the Oldest Yet-Known Mathematial Work from Ancient China. Acta Historica Leopoldina 45(2005). [169][169]〔美〕道本周(Joseph W. Dauben). 算數書SuanShuShu A Book on Numbers and Computations:English Translation with Commentary,Archive for 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 62(2008). [170][170]丁四新:《“數”的哲學觀念再論與早期中國的宇宙論數理》,《哲學研究》2020年第6期。 [171][171]董珊:《楚簡簿記與楚國量制研究》,《考古學報》2010年第2期。 [172][172]馮勝君:《讀上博簡緇衣札記二則》,載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73][173]馮時:《紅山文化三環石壇的天文學研究——兼論中國最早的圜丘與方丘》,《北方文物》1993年第1期。 [174][174]郭世榮:《〈算數書〉勘誤》,《内蒙古師大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2001年第3期。 [175][175]郭書春:《〈筭數書〉校勘》,《中國科技史料》2001年第3期。 [176][176]韓厚明:《張家山漢簡字詞集釋》,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8。 [177][177]韓巍:《北大秦簡中的數學文獻》,《文物》2012年第6期。 [178][178]韓巍:《北大秦簡〈算書〉土地面積類算題初識》,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編《簡帛》(第八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179][179]韓巍:《北大藏秦簡〈魯久次問數于陳起〉初讀》,《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2期。 [180][180]韓巍、鄒大海:《北大秦簡〈魯久次問數于陳起〉今譯、圖版和專家筆談》,《自然科學史研究》2015年第2期。 [181][181]郝慧芳:《張家山漢簡語詞通釋》,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182][182]何有祖:《張家山漢簡〈脈書〉、〈算數書〉札記》,《江漢考古》2007年第1期。 [183][183]何餘華:《出土文獻{樹}的用字差異與斷代價值論考》,《漢字漢語研究》2019年第3期。 [184][184]賀曉朦:《〈嶽麓書院藏秦簡〉(貳)文字編》,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185][185]洪颺、張馨月:《秦簡中“久”的詞性和用法》,載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河南大學甲骨學與漢字文明研究所編《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三輯),中華書局,2020。 [186][186]洪萬生:《〈算數書〉部份題名的再校勘》,《HPM通訊》2002年第5卷第2、3期合刊。 [187][187]胡平生:《阜陽雙古堆漢簡數術書簡論》,載中國文物研究所編《出土文獻研究》(第四輯),中華書局,1998。 [188][188]胡憶濤:《張家山漢簡〈算數書〉》整理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189][189]賈光才:《嶽麓書院藏秦簡〈數〉的數學文化特徵》,《伊犁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第3期。 [190][190]江陵張家山漢簡整理小組:《江陵張家山漢簡〈算數書〉釋文》,《文物》2000年第9期。 [191][191]姜生、馬源:《規天矩地:漢墓建築布局的典型形式與意義》,《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4期。 [192][192]蔣偉男:《簡牘“毁”字補説》,《古籍研究》2016年第2期。 [193][193]李園、張世超:《社會歷史變遷對字詞關係的影響——以秦簡牘爲語料的分析》,《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3期。 [194][194]李小博:《嶽麓書院藏秦簡〈數〉書研究綜述》,《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期。 [195][195]李小博:《嶽麓秦簡〈數〉與張家山漢簡〈算數書〉比較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196][196]李學勤:《楚簡所見黄金貨幣及其計量》,載李學勤《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197][197]李野、周序林:《張家山漢簡〈筭數書〉“盧唐”考釋》,載鄔文玲、戴衛紅主編《簡帛研究》(二〇二二·秋冬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 [198][198]劉金華:《〈算數書〉集校及其相關問題研究》,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 [199][199]劉未沫:《〈魯久次問數于陳起〉中的“音律—曆法生成論”及其宇宙圖像》,《哲學動態》2020年第3期。 [200][200]劉信芳、梁柱:《雲夢龍崗秦簡綜述》,《江漢考古》1990年第3期。 [201][201]魯家亮:《讀岳麓秦簡〈數〉筆記(二)》,簡帛網2012年3月23日。 [202][202]魯家亮:《嶽麓秦簡校讀(七則)》,載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編《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二輯),中西書局,2013。 [203][203]馬代忠:《長沙走馬樓西漢簡〈都鄉七年墾田租簿〉初步考察》,載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編《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二輯),中西書局,2013。 [204][204]彭浩:《嶽麓書院藏秦簡〈數〉中的“救(求)”字》,簡帛網2009年11月30日。 [205][205]彭浩:《談秦漢數書中的“輿田”及相關問題》,簡帛網2010年8月6日。 [206][206]彭浩:《秦和西漢早期簡牘中的糧食計算》,載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編《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一輯),中西書局,2012。 [207][207]彭浩:《談秦簡〈數〉117簡的“般”及相關問題》,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編《簡帛》(第八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08][208]曲安京、陳鐿文:《唐長安城圜丘的天文意義》,《考古》2019年第8期。 [209][209]曲安京、段清波、陳鐿文:《陝西三原天井坑遺址坑底結構的天文意義初探》,《文物》2019年第12期。 [210][210]史傑鵬:《北大藏秦簡〈魯久次問數於陳起〉“色契羨杼”及其他——從詞源學的角度考釋出土文獻》,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編《簡帛》(第十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211][211]束江濤:《嶽麓書院藏秦簡和張家山漢簡所見“租誤券”研究》,《湖北社會科學》2019年第1期。 [212][212]孫斌來:《汝陰侯漆器的紀年和M1主人》,《文博》1987年第2期。 [213][213]蘇意雯、蘇俊鴻、蘇惠玉等:《〈算數書〉校勘》,《HPM通訊》2000年第3卷第11期。 [214][214]蘇意雯、蘇俊鴻、蘇惠玉等:《〈數〉簡校勘》,《HPM通訊》2012年第15卷第11期。 [215][215]孫思旺:《嶽麓書院藏秦簡“營軍之術”史證圖解》,《軍事歷史》2012年第3期。 [216][216]譚競男:《嶽麓簡〈數〉中“耤”字用法及相關問題梳理》,簡帛網2013年9月19日 [217][217]譚競男:《秦漢出土數書散札二則》,《江漢考古》2014年第5期。 [218][218]譚競男:《嶽麓秦簡〈數〉中“耤”字用法試析》,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編《簡帛》(第十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219][219]譚競男:《出土秦漢算術文獻若干問題研究》,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6。 [220][220]譚競男:《算數書中的弧田與弓田》,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編《簡帛》(第二十二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221][221]譚競男、蔡丹:《睡虎地漢簡〈算術〉“田”類算題》,《文物》2019年第12期。 [222][222]譚競男、蔡丹:《睡虎地漢簡〈算術〉“率”類算題》,《文物》2023年第12期。 [223][223]〔日〕田村誠、張替俊夫:《嶽麓書院〈數〉中兩道衰分類算題的解讀》,載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湖南考古輯刊》(第11集),科學出版社,2015。 [224][224]田煒:《談談北京大學藏秦簡〈魯久次問數于陳起〉的一些抄寫特點》,《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期。 [225][225]田煒:《論秦始皇“書同文字”政策的内涵及影響——兼論判斷出土秦文獻文本年代的重要標尺》,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18年第89本第3分。 [226][226]王寧:《讀〈殷高宗問於三壽〉散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5年5月17日(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525)。 [227][227]王啓濤:《秦漢簡牘對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的重要性》,中國社會科學網2021年9月29日(http://ex.cssn.cn/zgs/zgs_zggds/202109/t20210929_5364141.shtml)。 [228][228]王文龍:《秦及漢初算數書所見田租問題探討》,《咸陽師範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 [229][229]王文龍:《出土戰國秦漢算數書所見社會經濟史問題探討》,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230][230]王旭:《伊灣博局占與博局紋銅鏡》,《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年第5期。 [231][231]王子今:《嶽麓書院秦簡〈數〉“馬甲”與戰騎裝具史的新認識》,《考古與文物》2015年第4期。 [232][232]翁明鵬:《嶽麓秦簡〈數〉的抄寫年代考辨》,載李學勤主編《出土文獻》(第十四輯),中西書局,2019。 [233][233]翁明鵬:《秦簡牘專造字釋例》,《漢字漢語研究》2021年第1期。 [234][234]鄔文玲:《里耶秦簡所見“户賦”及相關問題瑣議》,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編《簡帛》(第八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35][235]吴朝陽:《張家山漢簡〈算數書〉研究》,南京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 [236][236]吴朝陽:《嶽麓秦簡〈數〉之“三步廿八寸”》,簡帛網2013年1月23日。 [237][237]吴朝陽:《嶽麓秦簡〈數〉之“乘方亭術”》,簡帛網2013年1月30日。 [238][238]吴朝陽:《嶽麓秦簡〈數〉之“石”、穀物堆密度與出米率》,簡帛網2013年1月30日。 [239][239]吴朝陽、晉文:《張家山漢簡〈算數書〉校證三題》,《自然科學史研究》2013年第1期。 [240][240]吴朝陽、晉文:《秦畝産新考——兼析傳世文獻中的相關畝産記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13年第4期。 [241][241]武家璧、武暘:《中國古代“天圓地方”宇宙觀及其數學模型》,《自然辯證法通訊》2014年第2期。 [242][242]蕭燦:《從〈數〉的“輿(與)田”、“税田”算題看秦田地租税制度》,《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 [243][243]蕭燦:《嶽麓書院藏秦簡〈數〉研究》,湖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244][244]蕭燦:《秦簡〈數〉之“秏程”、“粟爲米”算題研究》,《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245][245]蕭燦:《〈嶽麓書院藏秦簡(貳)〉釋讀札記》,載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編《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一輯),中西書局,2012。 [246][246]蕭燦:《秦漢土地測算與數學抽象化——基於出土文獻的研究》,《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期。 [247][247]蕭燦:《試析〈嶽麓書院藏秦簡〉中的工程史料》,《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 [248][248]蕭燦:《秦人對數學知識的重視與運用》,《史學理論研究》2016年第1期。 [249][249]蕭燦:《張家山漢簡〈算數書〉“盧唐”、“行”算題再探討》,簡帛網2022年3月28日。 [250][250]蕭燦、朱漢民:《周秦時期穀物測算法及比重觀念——嶽麓書院藏秦簡〈數〉的相關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2009年第4期。 [251][251]蕭燦、朱漢民:《嶽麓書院藏秦簡〈數書〉中的土地面積計算》,《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252][252]蕭燦、朱漢民:《嶽麓書院藏秦簡〈數〉的主要内容》,《中國史研究》2009年第3期。 [253][253]蕭燦、朱漢民:《勾股新證——嶽麓書院藏秦簡〈數〉的相關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2010年第3期。 [254][254]謝計康:《嶽麓秦簡〈質日〉〈數〉篇書手及相關問題研究》,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 [255][255]謝坤:《嶽麓書院藏秦簡〈數〉校理及數學專門用語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256][256]熊北生、蔡丹:《湖北雲夢睡虎地M77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08年第4期。 [257][257]熊北生、陳偉、蔡丹:《湖北雲夢睡虎地77號西漢墓出土簡牘概述》,《文物》2018年第3期。 [258][258]許道勝:《〈嶽麓書院藏秦簡(貳)〉初讀補(一)》,簡帛網2012年2月25日。 [259][259]許道勝:《嶽麓秦簡1(0956)爲〈數〉的末簡説》,簡帛網2013年5月2日。 [260][260]許道勝:《嶽麓秦簡〈爲吏治官及黔首〉與〈數〉校釋》,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261][261]許道勝:《雲夢睡虎地漢簡〈算術〉初識》,《湖南社會科學》2019年第6期。 [262][262]許道勝、李薇:《嶽麓書院所藏秦簡〈數〉書釋文校補》,《江漢考古》2010年第4期。 [263][263]許道勝、李薇:《從用語“術”字的多樣表達看嶽麓書院秦簡〈數〉書的性質》,《史學集刊》2010年第4期。 [264][264]許道勝、李薇:《嶽麓書院秦簡〈數〉“營軍之述(術)”算題解》,《自然科學史研究》2011年第2期。 [265][265]徐學炳:《北大秦簡〈魯久次問數于陳起〉補釋》,簡帛網2015年4月21日。 [266][266]薛程、段清波:《陝西三原天井岸漢代禮制建築遺址(天井坑遺址)勘探簡報》,《文物》2019年第12期。 [267][267]楊博:《北大藏秦簡〈田書〉初識》,《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5期。 [268][268]楊蕾:《出土秦漢數書類文獻研究綜述》,《國學學刊》2018年第4期。 [269][269]楊蒙生:《説“隼”兼及相關字》,載李學勤主編《出土文獻》(第五輯),2014,中西書局。 [270][270]于洪濤:《近三年嶽麓書院藏秦簡研究綜述》,《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6期。 [271][271]張春龍、大川俊隆、籾山明:《里耶秦簡刻齒研究——兼論嶽麓秦簡〈數〉中的未解讀簡》,《文物》2015年第3期。 [272][272]張顯成:《論簡帛的研究價值》,《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5年第1期。 [273][273]張顯成:《由秦漢簡牘看詞彙史上的“漢承秦制”現象》,《文匯報》2017年4月14日W11。 [274][274]張顯成、謝坤:《嶽麓書院藏秦簡〈數〉釋文勘補》,《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3年第5期。 [275][275]張顯成、馬永萍、胡憶濤:《張家山漢簡〈算數書〉第143簡算題釋讀綜論》,載鄔文玲、戴衛紅主編《簡帛研究》(二〇一八·秋冬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 [276][276]張再興:《從秦漢簡帛文字看“隼”字的分化》,載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等編《中國文字研究》(第二十三輯),上海書店出版社,2016。 [277][277]趙燕林:《敦煌早期石窟中的“三圓三方”宇宙模型》,《自然辯證法研究》2019年第7期。 [278][278]周霄漢:《〈數〉〈算數書〉與〈九章算術〉的比較研究》,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279][279]周序林:Two Problems in the筭數書Suanshu shu(Book of Mathematics):Geometric Relations between Circles and Square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ir Mutual Relations. Historia Mathematica 57(2021). [280][280]周序林:《張家山漢簡〈筭數書〉“約分”算題“不足除者”考釋》,載鄔文玲、戴衛紅主編《簡帛研究》(二〇二一·秋冬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2。 [281][281]周序林:《雙古堆漢簡〈算術書〉校釋及相關問題》,《自然科學史研究》2023第3期。 [282][282]周序林、張顯成:《張家山漢簡〈筭數書〉“相乘”算題校釋二則》,載鄔文玲、戴衛紅主編《簡帛研究》(二〇二〇·春夏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 [283][283]周序林、張顯成、何均洪:《漢簡〈算數書〉“少廣術”求最小公倍數法》,《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年第4期。 [284][284]周序林、何均洪、李文娟:《簡牘算書一種特殊計算方法解析》,《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年第5期。 [285][285]周序林、馬永萍、朱金平等:《北大秦簡〈算書〉甲種“三方三圓”宇宙模型新探》,《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年第5期。 [286][286]周序林、馬永萍、龍丹:《秦漢簡牘算書“徑田術”新探》,《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4年第2期。 [287][287]朱鳳瀚、韓巍、陳侃理:《北京大學藏秦簡牘概述》,《文物》2012年第6期。 [288][288]朱漢民、蕭燦:《從嶽麓書院藏秦簡〈數〉看周秦之際的幾何學成就》,《中國史研究》2009年第3期。 [289][289]鄒大海:《出土〈算數書〉初探》,《自然科學史研究》2001年第3期。 [290][290]鄒大海:《從〈算數書〉和秦簡看上古糧米的比率》,《自然科學史研究》2003年第4期。 [291][291]鄒大海:《出土〈算數書〉校釋一則》,《東南文化》2004年第2期。 [292][292]鄒大海:《從〈算數書〉盈不足問題看上古時代的盈不足方法》,《自然科學史研究》2007年第3期。 [293][293]鄒大海:《關於〈算數書〉、秦律和上古糧米計量單位的幾個問題》,《内蒙古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2009年第5期。 [294][294]鄒大海:《從出土文獻看上古醫事制度與正負數概念》,《中國歷史文物》2010年第5期。 [295][295]鄒大海:《從出土竹簡看中國早期委輸算題及其社會背景》,《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 [296][296]鄒大海:《〈數〉、〈筭數書〉和〈九章筭術〉中一類楔形體研究:兼論中國早期求積演算法的某些特點》,《漢學研究》2014年第3期。 [297][297]鄒大海:《關於秦漢計量單位石、桶的幾個問題》,《中國史研究》2019年第1期。 [298][298]鄒大海:《從嶽麓書院藏秦簡〈數〉看上古時代盈不足問題的發展》,《内蒙古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2019年第6期。 [299][299]鄒大海:《中國上古時代數學門類均輸新探》,《自然科學史研究》2020年第4期。 [300][300]〔法〕安立明(Rémi Anicotte). Le livre sur les calculs effectués avec des bâtonnets:Un manuscrit du—IIe siècle excavé à Zhangjiashan. Paris:Presses de L’Inalco. 2019. [301][301]白尚恕:《〈九章算術〉注釋》,科學出版社,1983。 [302][302]北京大學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秦簡牘》,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 [303][303](漢)班固撰,(唐)顔師古注《漢書》,中華書局,1964。 [304][304](宋)陳彭年等:《重修玉篇》,《四庫全書》(景印文淵閣版)第224册,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305][305]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 [306][306]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二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 [307][307]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壹)》,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 [308][308]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貳)》,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 [309][309]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釋文注釋修訂本(壹)》,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 [310][310]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釋文注釋修訂本(肆)》,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 [311][311]陳松長編著《馬王堆簡帛文字編》,文物出版社,2001。 [312][312]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壹—叁)》(釋文修訂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18。 [313][313]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柒)》,上海辭書出版社,2022。 [314][314](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三國志》,中華書局,1959。 [315][315](唐)成玄英:《莊子注疏》,中華書局,2011。 [316][316](晉)崔豹:《古今注》,中華書局,1985。 [317][317](宋)戴侗:《六書故》,《四庫全書》(景印文淵閣版)第226册,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318][318](宋)丁度等:《集韻》,《四庫全書》(景印文淵閣版)第236册,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319][319](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320][320](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後漢書》,中華書局,1965。 [321][321]甘肅省博物館、武威县文化館編《武威漢代醫簡》,文物出版社,1975。 [322][322]甘肅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武威漢簡》,中華書局,2005。 [323][323]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敦煌漢簡》,中華書局,1991。 [324][324]高亨:《商君書注譯》,中華書局,1974。 [325][325]高鴻縉:《中國字例》,臺北三民書局,1960。 [326][326](漢)高誘:《淮南子注》,上海書店出版社,1986。 [327][327]〔英〕古克禮(Christopher Cullen). The Suànshùshū 筭數書 ‘Writings on reckoning’:A translation of a Chinese mathematical collection of the second century BC,with explanatory commentary. Cambridge:The 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2004. [328][328](清)桂馥:《説文解字義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29][329]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編《馬王堆漢墓帛書(壹)》,文物出版社,1980。 [330][330]郭沫若主編《甲骨文合集》,中華書局,1982。 [331][331]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科學出版社,1962。 [332][332]郭書春:《〈九章筭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33][333]郭書春:《〈九章算術〉新校》,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334][334]郭書春、劉鈍點校《算經十書》,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335][335]郭錫良編著《漢字古音手册》(增訂本),商務印書館,2010。 [336][336]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定州漢墓竹簡〈論語〉》,文物出版社,1997。 [337][337]侯燦、楊代欣編著《樓蘭漢文簡紙文書集成》,天地出版社,1999。 [338][338]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橋遺址博物館編《關沮秦漢墓簡牘》,中華書局,2001。 [339][339]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望山楚簡》,中華書局,1995。 [340][340]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望山沙塚楚墓》,文物出版社,1996。 [341][341]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江陵鳳凰山西漢簡牘》,中華書局,2012。 [342][342]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文物出版社,1973。 [343][343]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纂《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貳)》,中華書局,2014。 [344][344]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纂《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叁)》,中華書局,2014。 [345][345]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纂《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肆)》,中華書局,2014。 [346][346]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纂《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陸)》,中華書局,2014。 [347][347]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里耶秦簡(壹)》,文物出版社,2012。 [348][348]胡平生、李天虹:《長江流域出土簡牘與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49][349]華學誠:《揚雄方言校釋匯證》,中華書局,2006。 [350][350](清)黄宗羲:《南雷文定》,《續修四庫全書》第139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51][351](唐)賈公彦:《周禮注疏》,(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 [352][352]蔣紹愚:《古漢語詞彙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353][353](唐)孔穎達:《尚書正義》,(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 [354][354](唐)孔穎達:《禮記正義》,(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 [355][355](唐)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 [356][356](唐)孔穎達:《毛詩正義》,(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 [357][357](唐)孔穎達:《周易正義》,(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 [358][358](清)勞乃宣:《古籌算考釋》,《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出版社,2000。 [359][359]李滌生:《荀子集釋》,臺北學生書局,2000。 [360][360](唐)李籍:《九章算術音義》,《四庫全書》(景印文淵閣版)第797册,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361][361]李繼閔:《〈九章算術〉導讀與譯注》,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362][362]李均明、劉國忠、劉光勝、鄔文玲:《當代中國簡帛學研究(1949-2009)》,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363][363](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四庫全書》(景印文淵閣版)第773册,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364][364]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五十,1970。 [365][365]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中西書局,2010。 [366][366]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中西書局,2013。 [367][367]李儼:《中國算學史》,商務印書館,1937。 [368][368]李儼:《中國古代數學史料》,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1954。 [369][369]李儼:《中國古代數學史料》,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3。 [370][370]黎翔鳳撰,梁運華整理《管子校注》,中華書局,2004。 [371][371]里耶秦簡博物館、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中心編著《里耶秦簡博物館藏秦簡》,中西書局,2016。 [372][372]林義光著,林志强標點《文源》(標點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373][373]劉金華:《張家山漢簡〈算數書〉研究》,華夏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 [374][374](漢)劉熙:《釋名》,中華書局,1985。 [375][375](唐)陸德明:《經典釋文》,中華書局,1983。 [376][376](清)羅振玉:《增訂殷墟書契考釋》,東方學會,1927。 [377][377]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78][378]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簡(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79][379](清)馬瑞辰撰,陳金生點校《毛詩傳箋通釋》,中華書局,1989。 [380][380]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文物出版社,1979。 [381][381]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馬王堆漢墓帛書(三)》,文物出版社,1983。 [382][382](明)梅膺祚:《字彙》,萬曆乙卯本。 [383][383]慕平譯注《尚書》,中華書局,2009。 [384][384]彭浩:《張家山漢簡〈算數書〉注釋》,科學出版社,2001。 [385][385]錢寶琮校點《算經十書》,中華書局,1963。 [386][386]錢寶琮主編《中國數學史》,商務印書館,2019。 [387][387]錢存訓:《書於竹帛——中國古代的文字記録》,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 [388][388](清)錢繹:《方言箋疏》,《續修四庫全書》第19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89][389]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組校點《國語》,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90][390](漢)史游撰,(唐)顔師古注《急就篇》,《四庫全書》(景印文淵閣版)第223册,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391][391]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0。 [392][392](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中華書局,1963。 [393][393](宋)孫奭:《孟子注疏》,(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 [394][394](清)孫詒讓:《墨子閒詁》,《續修四庫全書》第112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95][395]王煥林:《里耶秦簡校詁》,中國文聯出版社,2007。 [396][396](清)王筠:《説文解字句讀》,中華書局,2016。 [397][397]王卡點校《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中華書局,1993。 [398][398]王力:《同源字典》,商務印書館,1982。 [399][399](清)王念孫:《廣雅疏證》,中華書局,1983。 [400][400](清)王先謙:《漢書補注》,中華書局,1983。 [401][401](清)王先謙撰,陳凡整理《莊子集解》,三秦出版社,2005。 [402][402](清)王先慎撰,鍾哲點校《韓非子集解》,中華書局,2003。 [403][403](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嶽麓書社,1982。 [404][404]吴慧:《中國歷代糧食畝産研究》(增訂再版),中國農業出版社,2016。 [405][405]吴礽驤、李永良、馬建華釋校《敦煌漢簡釋文》,甘肅人民出版社,1991。 [406][406]吴文俊主編《中國數學史大系》第1卷、第2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 [407][407]吴文俊主編《中國數學史大系》第8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408][408]吴朝陽:《張家山漢簡〈算數書〉校證及相關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409][409]蕭燦:《嶽麓書院藏秦簡〈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410][410]蕭燦:《簡牘數學史論稿》,科學出版社,2018。 [411][411](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四庫全書》(景印文淵閣版)第1329册,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412][412](宋)邢昺:《爾雅注疏》,(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 [413][413](宋)邢昺:《論語注疏》,(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 [414][414](元)熊忠:《古今韻會舉要》,《四庫全書》(景印文淵閣版)第238册,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415][415](清)徐灝:《説文解字注箋》,《續修四庫全書》第22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16][416](南唐)徐鍇:《説文解字繫傳》,中華書局,2017。 [417][417]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崇文書局,2010。 [418][418](漢)許慎撰,(宋)徐鉉等校定《説文解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19][419]許維遹撰,梁運華整理:《吕氏春秋集釋》,中華書局,2009。 [420][420]楊寬:《古史新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421][421]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全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22][422]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銀雀山漢墓竹簡(壹)》,文物出版社,1985。 [423][423]銀雀山漢墓竹筒整理小組編《銀雀山漢墓竹簡(貳)》,文物出版社,2010。 [424][424](漢)應劭撰,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校注》,中華書局,2010。 [425][425](清)俞樾:《諸子平議》,《續修四庫全書》第116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26][426]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著《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文物出版社,2001。 [427][427]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著《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釋文修訂本),文物出版社,2006。 [428][428]〔日〕張家山漢簡『算数書』研究会編『漢簡「算数書」——中国最古の数学書』,京都朋友書店,2006。 [429][429]張顯成:《簡帛藥名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430][430]張顯成:《先秦兩漢醫藥用語研究》,巴蜀書社,2000。 [431][431]張顯成:《先秦兩漢醫學用語匯釋》,巴蜀書社,2002。 [432][432]張顯成:《簡帛文獻學通論》,中華書局,2004。 [433][433]張顯成:《簡帛文獻論集》,巴蜀書社,2007。 [434][434]張顯成主編《楚簡帛逐字索引(附原文及校釋)》(一、二、三、四),四川大學出版社,2013。 [435][435]張顯成主編《秦簡逐字索引》(一、二),四川大學出版社,2014。 [436][436]張顯成、王玉蛟:《秦漢簡帛異體字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 [437][437]張顯成、李建平:《簡帛量詞研究》,中華書局,2017。 [438][438]張顯成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字形全譜》,四川辭書出版社,2020。 [439][439](明)張自烈:《正字通》,中國工人出版社,1996。 [440][440]〔日〕中国古算書研究会編『岳麓書院蔵秦簡「数」訳注』,京都朋友書店,2016。 [441][441]中國簡牘集成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簡牘集成》(標注本)第14册、第18册,敦煌文藝出版社,2005。 [442][442]鍾如雄:《説文解字論綱》(修訂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443][443]鍾如雄:《轉注系統研究》,商務印書館,2015。 [444][444]周波:《戰國時代各系文字間的用字差異現象研究》,綫裝書局,2012。 [445][445]朱漢民、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壹)》,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446][446]朱漢民、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貳)》,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447][447](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中華書局,2016。 [448][448]諸祖耿編撰《戰國策集注匯考》(增補本),鳳凰出版社,2008。 [449][449]鄒大海:《中國數學在奠基時期的形態、創造與發展:以若干典型案例爲中心的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2022。 [450][450]〔法〕安立明(Rémi Anicotte). Nombres et expressions numériques en Chine à l’éclairage des écritssur les calculs(début du 2e siècleavantnotre ère).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12。 [451][451]蔡丹:《讀〈嶽麓書院藏秦簡(貳)〉札記三則》,《江漢考古》2013年第4期。 [452][452]蔡丹、譚競男:《睡虎地漢簡中的〈算術〉簡册》,《文物》2019年第12期。 [453][453]蔡丹、譚競男:《睡虎地漢簡〈算術〉中的商功類算題》,《江漢考古》2023年第2期。 [454][454]曹方向:《北大秦簡〈魯久次問數于陳起〉衡間圖淺探》,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編《簡帛》(第十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455][455]陳侃理:《里耶秦方與“書同文字”》,《文物》2014年第9期。 [456][456]陳松長:《嶽麓書院所藏秦簡綜述》,《文物》2009年第3期。 [457][457]陳偉:《嶽麓書院藏秦簡〈數〉書J9+J11中的“威”字》,簡帛網2010年2月8日。 [458][458]陳偉:《放馬灘秦簡日書〈占病祟除〉與投擲式選擇》,《文物》2011年第5期。 [459][459]陳鐿文、曲安京:《北大秦簡〈魯久次問數于陳起〉中的宇宙模型》,《文物》2017年第3期。 [460][460]程少軒:《放馬灘簡式占古佚書研究》,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 [461][461]程少軒:《放馬灘簡所見式占古佚書的初步研究》,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12年第83本第2分。 [462][462]程少軒:《也談“隸首”爲“九九乘法表”專名》,載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編《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五輯),中西書局,2016。 [463][463]程少軒:《小議秦漢簡中訓爲“取”的“投”》,載中國文字學會《中國文字學報》編輯部編《中國文字學報》(第七輯),商務印書館,2017。 [464][464]〔日〕大川俊隆:「岳麓書院蔵秦簡『数』訳注稿(1)」,『大阪産業大学論集·人文社会科学編』16號,2012。 [465][465]〔日〕大川俊隆、田村誠、張替俊夫:「北京大学『算書』の里田術と径田術について」,『大阪産業大学論集·人文社会科学編』23號,2015。 [466][466]代國璽:《秦漢的糧食計量體系與居民口糧數量》,簡帛網2018年4月14日。 [467][467]〔美〕道本周(Joseph W. Dauben). Three Multi-tasking Problems in the算數書Suan Shu Shu,the Oldest Yet-Known Mathematial Work from Ancient China. Acta Historica Leopoldina 45(2005). [468][468]〔美〕道本周(Joseph W. Dauben). 算數書SuanShuShu A Book on Numbers and Computations:English Translation with Commentary,Archive for 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 62(2008). [469][469]丁四新:《“數”的哲學觀念再論與早期中國的宇宙論數理》,《哲學研究》2020年第6期。 [470][470]董珊:《楚簡簿記與楚國量制研究》,《考古學報》2010年第2期。 [471][471]馮勝君:《讀上博簡緇衣札記二則》,載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72][472]馮時:《紅山文化三環石壇的天文學研究——兼論中國最早的圜丘與方丘》,《北方文物》1993年第1期。 [473][473]郭世榮:《〈算數書〉勘誤》,《内蒙古師大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2001年第3期。 [474][474]郭書春:《〈筭數書〉校勘》,《中國科技史料》2001年第3期。 [475][475]韓厚明:《張家山漢簡字詞集釋》,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8。 [476][476]韓巍:《北大秦簡中的數學文獻》,《文物》2012年第6期。 [477][477]韓巍:《北大秦簡〈算書〉土地面積類算題初識》,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編《簡帛》(第八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478][478]韓巍:《北大藏秦簡〈魯久次問數于陳起〉初讀》,《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2期。 [479][479]韓巍、鄒大海:《北大秦簡〈魯久次問數于陳起〉今譯、圖版和專家筆談》,《自然科學史研究》2015年第2期。 [480][480]郝慧芳:《張家山漢簡語詞通釋》,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481][481]何有祖:《張家山漢簡〈脈書〉、〈算數書〉札記》,《江漢考古》2007年第1期。 [482][482]何餘華:《出土文獻{樹}的用字差異與斷代價值論考》,《漢字漢語研究》2019年第3期。 [483][483]賀曉朦:《〈嶽麓書院藏秦簡〉(貳)文字編》,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484][484]洪颺、張馨月:《秦簡中“久”的詞性和用法》,載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河南大學甲骨學與漢字文明研究所編《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三輯),中華書局,2020。 [485][485]洪萬生:《〈算數書〉部份題名的再校勘》,《HPM通訊》2002年第5卷第2、3期合刊。 [486][486]胡平生:《阜陽雙古堆漢簡數術書簡論》,載中國文物研究所編《出土文獻研究》(第四輯),中華書局,1998。 [487][487]胡憶濤:《張家山漢簡〈算數書〉》整理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488][488]賈光才:《嶽麓書院藏秦簡〈數〉的數學文化特徵》,《伊犁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第3期。 [489][489]江陵張家山漢簡整理小組:《江陵張家山漢簡〈算數書〉釋文》,《文物》2000年第9期。 [490][490]姜生、馬源:《規天矩地:漢墓建築布局的典型形式與意義》,《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4期。 [491][491]蔣偉男:《簡牘“毁”字補説》,《古籍研究》2016年第2期。 [492][492]李園、張世超:《社會歷史變遷對字詞關係的影響——以秦簡牘爲語料的分析》,《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3期。 [493][493]李小博:《嶽麓書院藏秦簡〈數〉書研究綜述》,《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期。 [494][494]李小博:《嶽麓秦簡〈數〉與張家山漢簡〈算數書〉比較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495][495]李學勤:《楚簡所見黄金貨幣及其計量》,載李學勤《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496][496]李野、周序林:《張家山漢簡〈筭數書〉“盧唐”考釋》,載鄔文玲、戴衛紅主編《簡帛研究》(二〇二二·秋冬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 [497][497]劉金華:《〈算數書〉集校及其相關問題研究》,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 [498][498]劉未沫:《〈魯久次問數于陳起〉中的“音律—曆法生成論”及其宇宙圖像》,《哲學動態》2020年第3期。 [499][499]劉信芳、梁柱:《雲夢龍崗秦簡綜述》,《江漢考古》1990年第3期。 [500][500]魯家亮:《讀岳麓秦簡〈數〉筆記(二)》,簡帛網2012年3月23日。 [501][501]魯家亮:《嶽麓秦簡校讀(七則)》,載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編《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二輯),中西書局,2013。 [502][502]馬代忠:《長沙走馬樓西漢簡〈都鄉七年墾田租簿〉初步考察》,載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編《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二輯),中西書局,2013。 [503][503]彭浩:《嶽麓書院藏秦簡〈數〉中的“救(求)”字》,簡帛網2009年11月30日。 [504][504]彭浩:《談秦漢數書中的“輿田”及相關問題》,簡帛網2010年8月6日。 [505][505]彭浩:《秦和西漢早期簡牘中的糧食計算》,載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編《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一輯),中西書局,2012。 [506][506]彭浩:《談秦簡〈數〉117簡的“般”及相關問題》,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編《簡帛》(第八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507][507]曲安京、陳鐿文:《唐長安城圜丘的天文意義》,《考古》2019年第8期。 [508][508]曲安京、段清波、陳鐿文:《陝西三原天井坑遺址坑底結構的天文意義初探》,《文物》2019年第12期。 [509][509]史傑鵬:《北大藏秦簡〈魯久次問數於陳起〉“色契羨杼”及其他——從詞源學的角度考釋出土文獻》,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編《簡帛》(第十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510][510]束江濤:《嶽麓書院藏秦簡和張家山漢簡所見“租誤券”研究》,《湖北社會科學》2019年第1期。 [511][511]孫斌來:《汝陰侯漆器的紀年和M1主人》,《文博》1987年第2期。 [512][512]蘇意雯、蘇俊鴻、蘇惠玉等:《〈算數書〉校勘》,《HPM通訊》2000年第3卷第11期。 [513][513]蘇意雯、蘇俊鴻、蘇惠玉等:《〈數〉簡校勘》,《HPM通訊》2012年第15卷第11期。 [514][514]孫思旺:《嶽麓書院藏秦簡“營軍之術”史證圖解》,《軍事歷史》2012年第3期。 [515][515]譚競男:《嶽麓簡〈數〉中“耤”字用法及相關問題梳理》,簡帛網2013年9月19日 [516][516]譚競男:《秦漢出土數書散札二則》,《江漢考古》2014年第5期。 [517][517]譚競男:《嶽麓秦簡〈數〉中“耤”字用法試析》,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編《簡帛》(第十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518][518]譚競男:《出土秦漢算術文獻若干問題研究》,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6。 [519][519]譚競男:《算數書中的弧田與弓田》,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編《簡帛》(第二十二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520][520]譚競男、蔡丹:《睡虎地漢簡〈算術〉“田”類算題》,《文物》2019年第12期。 [521][521]譚競男、蔡丹:《睡虎地漢簡〈算術〉“率”類算題》,《文物》2023年第12期。 [522][522]〔日〕田村誠、張替俊夫:《嶽麓書院〈數〉中兩道衰分類算題的解讀》,載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湖南考古輯刊》(第11集),科學出版社,2015。 [523][523]田煒:《談談北京大學藏秦簡〈魯久次問數于陳起〉的一些抄寫特點》,《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期。 [524][524]田煒:《論秦始皇“書同文字”政策的内涵及影響——兼論判斷出土秦文獻文本年代的重要標尺》,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18年第89本第3分。 [525][525]王寧:《讀〈殷高宗問於三壽〉散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5年5月17日(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525)。 [526][526]王啓濤:《秦漢簡牘對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的重要性》,中國社會科學網2021年9月29日(http://ex.cssn.cn/zgs/zgs_zggds/202109/t20210929_5364141.shtml)。 [527][527]王文龍:《秦及漢初算數書所見田租問題探討》,《咸陽師範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 [528][528]王文龍:《出土戰國秦漢算數書所見社會經濟史問題探討》,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529][529]王旭:《伊灣博局占與博局紋銅鏡》,《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年第5期。 [530][530]王子今:《嶽麓書院秦簡〈數〉“馬甲”與戰騎裝具史的新認識》,《考古與文物》2015年第4期。 [531][531]翁明鵬:《嶽麓秦簡〈數〉的抄寫年代考辨》,載李學勤主編《出土文獻》(第十四輯),中西書局,2019。 [532][532]翁明鵬:《秦簡牘專造字釋例》,《漢字漢語研究》2021年第1期。 [533][533]鄔文玲:《里耶秦簡所見“户賦”及相關問題瑣議》,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編《簡帛》(第八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534][534]吴朝陽:《張家山漢簡〈算數書〉研究》,南京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 [535][535]吴朝陽:《嶽麓秦簡〈數〉之“三步廿八寸”》,簡帛網2013年1月23日。 [536][536]吴朝陽:《嶽麓秦簡〈數〉之“乘方亭術”》,簡帛網2013年1月30日。 [537][537]吴朝陽:《嶽麓秦簡〈數〉之“石”、穀物堆密度與出米率》,簡帛網2013年1月30日。 [538][538]吴朝陽、晉文:《張家山漢簡〈算數書〉校證三題》,《自然科學史研究》2013年第1期。 [539][539]吴朝陽、晉文:《秦畝産新考——兼析傳世文獻中的相關畝産記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13年第4期。 [540][540]武家璧、武暘:《中國古代“天圓地方”宇宙觀及其數學模型》,《自然辯證法通訊》2014年第2期。 [541][541]蕭燦:《從〈數〉的“輿(與)田”、“税田”算題看秦田地租税制度》,《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 [542][542]蕭燦:《嶽麓書院藏秦簡〈數〉研究》,湖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543][543]蕭燦:《秦簡〈數〉之“秏程”、“粟爲米”算題研究》,《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544][544]蕭燦:《〈嶽麓書院藏秦簡(貳)〉釋讀札記》,載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編《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一輯),中西書局,2012。 [545][545]蕭燦:《秦漢土地測算與數學抽象化——基於出土文獻的研究》,《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期。 [546][546]蕭燦:《試析〈嶽麓書院藏秦簡〉中的工程史料》,《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 [547][547]蕭燦:《秦人對數學知識的重視與運用》,《史學理論研究》2016年第1期。 [548][548]蕭燦:《張家山漢簡〈算數書〉“盧唐”、“行”算題再探討》,簡帛網2022年3月28日。 [549][549]蕭燦、朱漢民:《周秦時期穀物測算法及比重觀念——嶽麓書院藏秦簡〈數〉的相關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2009年第4期。 [550][550]蕭燦、朱漢民:《嶽麓書院藏秦簡〈數書〉中的土地面積計算》,《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551][551]蕭燦、朱漢民:《嶽麓書院藏秦簡〈數〉的主要内容》,《中國史研究》2009年第3期。 [552][552]蕭燦、朱漢民:《勾股新證——嶽麓書院藏秦簡〈數〉的相關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2010年第3期。 [553][553]謝計康:《嶽麓秦簡〈質日〉〈數〉篇書手及相關問題研究》,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 [554][554]謝坤:《嶽麓書院藏秦簡〈數〉校理及數學專門用語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555][555]熊北生、蔡丹:《湖北雲夢睡虎地M77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08年第4期。 [556][556]熊北生、陳偉、蔡丹:《湖北雲夢睡虎地77號西漢墓出土簡牘概述》,《文物》2018年第3期。 [557][557]許道勝:《〈嶽麓書院藏秦簡(貳)〉初讀補(一)》,簡帛網2012年2月25日。 [558][558]許道勝:《嶽麓秦簡1(0956)爲〈數〉的末簡説》,簡帛網2013年5月2日。 [559][559]許道勝:《嶽麓秦簡〈爲吏治官及黔首〉與〈數〉校釋》,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560][560]許道勝:《雲夢睡虎地漢簡〈算術〉初識》,《湖南社會科學》2019年第6期。 [561][561]許道勝、李薇:《嶽麓書院所藏秦簡〈數〉書釋文校補》,《江漢考古》2010年第4期。 [562][562]許道勝、李薇:《從用語“術”字的多樣表達看嶽麓書院秦簡〈數〉書的性質》,《史學集刊》2010年第4期。 [563][563]許道勝、李薇:《嶽麓書院秦簡〈數〉“營軍之述(術)”算題解》,《自然科學史研究》2011年第2期。 [564][564]徐學炳:《北大秦簡〈魯久次問數于陳起〉補釋》,簡帛網2015年4月21日。 [565][565]薛程、段清波:《陝西三原天井岸漢代禮制建築遺址(天井坑遺址)勘探簡報》,《文物》2019年第12期。 [566][566]楊博:《北大藏秦簡〈田書〉初識》,《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5期。 [567][567]楊蕾:《出土秦漢數書類文獻研究綜述》,《國學學刊》2018年第4期。 [568][568]楊蒙生:《説“隼”兼及相關字》,載李學勤主編《出土文獻》(第五輯),2014,中西書局。 [569][569]于洪濤:《近三年嶽麓書院藏秦簡研究綜述》,《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6期。 [570][570]張春龍、大川俊隆、籾山明:《里耶秦簡刻齒研究——兼論嶽麓秦簡〈數〉中的未解讀簡》,《文物》2015年第3期。 [571][571]張顯成:《論簡帛的研究價值》,《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5年第1期。 [572][572]張顯成:《由秦漢簡牘看詞彙史上的“漢承秦制”現象》,《文匯報》2017年4月14日W11。 [573][573]張顯成、謝坤:《嶽麓書院藏秦簡〈數〉釋文勘補》,《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3年第5期。 [574][574]張顯成、馬永萍、胡憶濤:《張家山漢簡〈算數書〉第143簡算題釋讀綜論》,載鄔文玲、戴衛紅主編《簡帛研究》(二〇一八·秋冬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 [575][575]張再興:《從秦漢簡帛文字看“隼”字的分化》,載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等編《中國文字研究》(第二十三輯),上海書店出版社,2016。 [576][576]趙燕林:《敦煌早期石窟中的“三圓三方”宇宙模型》,《自然辯證法研究》2019年第7期。 [577][577]周霄漢:《〈數〉〈算數書〉與〈九章算術〉的比較研究》,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578][578]周序林:Two Problems in the筭數書Suanshu shu(Book of Mathematics):Geometric Relations between Circles and Square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ir Mutual Relations. Historia Mathematica 57(2021). [579][579]周序林:《張家山漢簡〈筭數書〉“約分”算題“不足除者”考釋》,載鄔文玲、戴衛紅主編《簡帛研究》(二〇二一·秋冬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2。 [580][580]周序林:《雙古堆漢簡〈算術書〉校釋及相關問題》,《自然科學史研究》2023第3期。 [581][581]周序林、張顯成:《張家山漢簡〈筭數書〉“相乘”算題校釋二則》,載鄔文玲、戴衛紅主編《簡帛研究》(二〇二〇·春夏卷),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 [582][582]周序林、張顯成、何均洪:《漢簡〈算數書〉“少廣術”求最小公倍數法》,《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年第4期。 [583][583]周序林、何均洪、李文娟:《簡牘算書一種特殊計算方法解析》,《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年第5期。 [584][584]周序林、馬永萍、朱金平等:《北大秦簡〈算書〉甲種“三方三圓”宇宙模型新探》,《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年第5期。 [585][585]周序林、馬永萍、龍丹:《秦漢簡牘算書“徑田術”新探》,《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4年第2期。 [586][586]朱鳳瀚、韓巍、陳侃理:《北京大學藏秦簡牘概述》,《文物》2012年第6期。 [587][587]朱漢民、蕭燦:《從嶽麓書院藏秦簡〈數〉看周秦之際的幾何學成就》,《中國史研究》2009年第3期。 [588][588]鄒大海:《出土〈算數書〉初探》,《自然科學史研究》2001年第3期。 [589][589]鄒大海:《從〈算數書〉和秦簡看上古糧米的比率》,《自然科學史研究》2003年第4期。 [590][590]鄒大海:《出土〈算數書〉校釋一則》,《東南文化》2004年第2期。 [591][591]鄒大海:《從〈算數書〉盈不足問題看上古時代的盈不足方法》,《自然科學史研究》2007年第3期。 [592][592]鄒大海:《關於〈算數書〉、秦律和上古糧米計量單位的幾個問題》,《内蒙古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2009年第5期。 [593][593]鄒大海:《從出土文獻看上古醫事制度與正負數概念》,《中國歷史文物》2010年第5期。 [594][594]鄒大海:《從出土竹簡看中國早期委輸算題及其社會背景》,《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 [595][595]鄒大海:《〈數〉、〈筭數書〉和〈九章筭術〉中一類楔形體研究:兼論中國早期求積演算法的某些特點》,《漢學研究》2014年第3期。 [596][596]鄒大海:《關於秦漢計量單位石、桶的幾個問題》,《中國史研究》2019年第1期。 [597][597]鄒大海:《從嶽麓書院藏秦簡〈數〉看上古時代盈不足問題的發展》,《内蒙古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2019年第6期。 [598][598]鄒大海:《中國上古時代數學門類均輸新探》,《自然科學史研究》2020年第4期。
[展开]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所属图书
相关卷册(共2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