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其说君主制阴魂不散,不如说罗马统一和治理的庞大压力呼吁着君主制。

习俗与法律的单数性。

这个倒是没太听说过。
当时恺撒正打算和最年长的甥孙屋大维,后来的奥古斯都,一同向东踏上征伐安息帝国的伟大征途。


大众的确喜闻乐见于架空世界的制造与生产——近来最明显也最成功的例子大约是漫威——但不代表架空世界就是完全契合于资本主义的。事实上,奇幻文学本身的前资本主义、甚至是反资本主义的特点从来没有散去。


或称“类型”,即“类型文学”的“类型”。


这里其实部分遗漏了奇幻的“超自然”中的“前自然”属性。



很有趣,作者限定了“罗马帝国”。但只要把时间上限往前稍微推一百年,共和国晚期的斯巴达克斯起义和同盟者战争都可以作为巴高达起义的借鉴。

但这样的“中央罗马”实质上也只是居于意大利北部、高卢南部的一个“地方罗马”了,只不过它最直接的继承自曾经的“中央罗马”。

但反过来想,如果罗马时代的(大规模聚集的)财富主要来自于税收,落到最后也就是对中下层人民和奴隶的剥削,那在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税收制度的消失是否代表剥削的减轻和奴隶的消失?
财富尽管积累起来更加困难,规模也更小,但没有消失。


远方的顶层贵族变成了当地的蛮族首领。

很好,布朗大爷给出了希瑟在《罗马帝国的陨落》最后直接抛出的结论的发生过程。

这一点实际上在4世纪的特里尔就已经得到了部分的验证。只不过那个时候的特里尔依然有着“帝国都城”的身份,因此除了高卢和北意大利的财富向特里尔流动之外,西部帝国的庇护权力也在向特里尔流动。当“帝国都城”的身份不再,财富的流动与庇护权力的流动就脱节了。
地方的精英们扎根于当地军事力量的中心。


但他们开始触及这些核心。这就是与四十年前不同的地方。

贵族也许愿意以基督教的形式而非传统罗马的形式去表达(虽然他们不一定将基督教的形式看作纯粹的“基督教的”,而可能是将基督教的形式纳入到传统的一部分),但他们没有把权力让渡给教会。基督教信仰的崛起早于基督教普世教会的崛起。
活跃用户 换一换
精选评论
精选笔记
寂寞的飞机ACvq
2024-12-13 18:21
读《走向建设:社会思潮、生活改造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
革命到建设是一个时代命题 五四时期国民党是如何看待这个时代命题的 如何理解建设的 是比较重要的 “思想性”
从革命到建设既是一个客观演进的历史进程,也是承载着厚重思想内涵的一个时代命题。作为“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无论在革命理论的建构还是在建设思想的建构上,既拥有领先于时代的思想先觉,也有着率先践行的垂范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