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的嬗变: 白族水神信仰
大理地区水神众多,它们散布于洱海流域的不同地方,成形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其世俗传说和宗教功能自然也各有所异。为方便论述,我们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和民间资料,将这些水神划分为龙神、狭义的“水神”和洱海之神三类,以便厘清其在整个洱海水神体系中所对应的位置。
来源:《龙王的嬗变:白族水神信仰体系的人类学透视》 发布时间:2020-07-31
【资讯】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的智库名录库、成果名录库上线(内含福利)
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策划推出智库名录库、成果名录库,分别提供国内从事减贫研究的机构基础信息、国内图书与期刊论文出版基础信息。
来源: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2020-07-24
【资讯】第六届“中国社会学会年度好书推荐”(2020) 活动公告
第六届“中国社会学会年度好书推荐”(2020)活动即将启动,现将评选办法公布如下。欢迎广大社会学研究机构、学者、高校师生、媒体同仁及社会学爱好者踊跃参与!
来源: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2020-07-24
近百年来我国对印度两大史诗的翻译与研究
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卷帙浩繁,内容包罗万象,堪称古代印度的百科全书,在印度文化史、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后者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中心情节,前者以两族堂兄弟为争夺国土和政权而爆发大战为主线,广泛描绘了古代印度历史、政治、宗教信仰、家庭、习俗、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两大史诗作为印度文学的两块基石,集印度神话、传说之大成,为后来的戏剧、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来源。它们还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神圣经典,其中的主要人物一直受到教徒们的虔诚崇拜。几千年来,两大史诗作为印度人民的精神支柱和印度文化的象征,在印度家喻户晓,并且对泰国、印尼、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古代与现代文学都有不小的影响。但在我国,知道两大史诗的存在却是晚近的事。我国古代所译介的印度典籍,均与佛教有关,由于两大史诗不是佛教经典,故一直没有译介。但专家们的研究也证实,在汉译佛经如《六度集经》和《杂宝藏经》中,都有与《罗摩衍那》的主干性情节相类似的故事。
来源:《中国史诗研究学术批评(1949-2019)》 发布时间:2020-07-16
1914年中印涉藏关系情势分析
912年,中部西藏(Central Tibet,即卫[Ü]和藏[Tsang]两省统治的地区)首次有效地脱离了中国的统治,这是自18世纪早期以来的第一次。1950~1951年,中国人回到西藏,终结了这一短暂时期。1959年后,在中国人的统治下,古老的西藏文物古迹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摧毁,失去重建的希望。这一阶段,西藏的事实独立(de facto Tibetan independence)几乎同中华民国的诞生与覆灭共始终,也正是中华民国的诞生令西藏的事实独立成为可能。
来源:《中印涉藏关系史(1914~1950)(精装)》 发布时间:2020-07-16

欢迎添加
先晓君微信

欢迎关注
先晓公众号